周末出席里民社區用藥衛教活動,剛好旁邊攤位是器官捐贈小組的移植協調師姐姐,聊一聊發現好多迷思啊
首先,想要捐器官,一定要事前來得及先抽過血,確定有無B、C肝、HIV、梅毒等傳染病。不太會捐給無傳染病者,但BC肝者的器官可以捐給BC肝者。
器捐分成活體捐、死體捐贈
l 活體捐贈只能捐肝、腎 (少一點也不礙事的器官)
n 腎臟可給五親等以內之血親或配偶
n 肝臟疾病因醫療替代方案較少,法律上可酌情放寬至五親等姻親
l 死體捐贈(大愛捐贈)
n 理論上捐出來後,優先給較嚴重危及生命的等候者
n 如果捐贈者和待移植者是配偶、五親等內血親或姻親,同意捐贈的器官若超過二個,其中一個可以指定捐贈給自己的親屬。
* 成功捐贈後,日後捐贈者的配偶或三親等內血親若有器官移植之需要,就有優先獲得大愛捐贈器官的機會。
l 進一步細分死體捐贈
n 兩次腦死判定後,器官血液灌流仍正常、功能未受損,有足夠時間抽血,故幾乎所有都可以捐。包含器官 (心臟、肝臟、肺臟、心肺、腎、胰)、組織(骨、眼角膜、皮膚、小腸、心瓣膜、血管、軟骨組織、肌腱)
n 自然死亡,事前也幾乎都有抽血,但死亡後器官灌流下降,品質受影響,多半只能捐角膜、皮膚、骨頭
(基本上是肱橈骨、股骨這種長骨)
n 意外死亡,如果來得及抽血,並經檢察官開立同意摘取器官證明,才有機會捐角膜、皮膚、骨頭 (實際上多半來不及)
問題集
1.
台灣器捐有多缺?
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統計:2023年的現在,全台灣有10976人在等待器捐,腎臟8000人,肝臟、角膜各1000人左右。但就2022年一整年器官捐贈僅363人、組織捐贈627人。細分捐腎的只有173人,平均每個月只有14個人能獲獎,有8000人在排隊,所以每月中獎率=0.18%,比大樂透平均中獎率3.125%還低17倍…聽起來很可憐,但其實這些爛腎人,有很大比例是糖尿病控制不良,長期A1C高導致大血管病變,腎功能惡化所致。除了平常飲食不忌口,一部分確實也歸咎於基因,我們人種確實比歐洲人更容易得糖尿病
(亞洲人的原罪@@)
而台灣之所以有這麼多人在等腎移植,一部分跟我們洗腎方便、便宜有健保給付有關,這些人還能活者等到換腎的那一天。之前是聽腎臟科主治說香港多半都洗PD,很少洗HD,ESRD的很高比例乾脆走安寧不洗腎了…然而我找到的腎移植等待人數比例看來有點出入…這部分還需要細究,先看看就好~
日本資料、韓國資料、香港2022年資料
2.
HLA要多match??
人類白血球抗原 (HLA)越match移植後的排斥反應就越低,作為移植等候著排序的依據之一。腎、胰雖然對HLA較敏感,但不完全match還是可以移植,就是移植後排斥反應會較大,免疫抑制劑更為重要。而vital organ如心肝肺,能等到移植就偷笑了,誰還管你match不match?
3.
移植血型要一樣嗎??
若血型不相同者稱為ABOI(incompatible)
l 活體捐贈給親人,就算ABOI照樣捐,可能會給rituximab、tacrolimus、血漿置換術、IVIG直到受贈者體內ABO antibody titer<1:64 (這篇韓國研究換肝標準是≦1:32)
再動手術,可以增加成功率。
l 死體大愛捐贈,等候的人上千位,一定是同血型的優先啦
4.
可以同時簽器官捐贈卡+大體捐贈卡嗎??
可以,在下大一就同時簽雙卡了。想要當大體老師,最多只能捐過角膜,其他器官必須是完整的。如果不幸腦死,則優先器捐,但就不能當大體老師囉
BTW,這篇是2018年器捐風波時,我怒寫的一篇文章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agicdrugstore/posts/pfbid02xaFDLWDspkEi9fHPSXdSZmEgjh19U7gj6pm7nzieQT7ZeG17rwSiw31kzCqTB2pi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