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從小就學說"1、2代的cefa因為無法穿透BBB,所以不能治療NCS感染如細菌性腦膜炎”但2023年10月發表於CID的一篇文章表示不是這樣的!裡頭描述了抗生素使用的八大迷思,第一點就提到這件事
會說無法穿透,是基於1973年一篇使用IV cephalothin 1g q4h or 1.5g q6h for invasive streptococcal
infections但還是出現突破性腦膜炎的case series。另有研究發現IV 1g cefazolin後CSF中驗不到濃度。至此,1代cefa不能治療CNS感染的說法便流傳至今。
但在這之後,陸續有人出面打臉。
l Single 2g infusion cefazolin腦內濃度>2g infusion of nafcillin。
l Cefazolin 2g IV q8h可有效預防CNS感染。
l Cefazolin 8g/day與10g/day 使用continuous infusion可在CSF中達到6與12mg/L,療程6周,搭配levofloxacin用於治療MSSA腦膜炎,療效良好,可達到100% fT>MIC。
l Cefazolin 6-12g continuous infusion使CSF中達到濃度2.8mg/L
這些都比常見細菌的MIC breakpoint 2mg/L高,治療有效。
會有這樣的打臉,可能跟藥物會延遲進入CNS有關(system hysteresis),所以等到達穩定態再去抽CSF濃度,肯定會大於single dose後就抽。雖說一般cefa的穿透率略低約0.7-17%,但像高劑量的ceftraxone 2g Q12H就還是效果很好。所以就cefazolin,建議給到2g Q6H或
continuous infusion 8–10 g/day其實可以做為MSSA、CoNS腦膜炎治療除了oxacillin, nafcillin以外的治療選擇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另一篇2023年1月刊登在Pharmacotherapy的review paper描述到:
影響抗生素進入CNS的因素包括:腦膜發炎程度、藥物分子大小、帶電荷、protein binding、親脂性(log P)、對BBB上efflux pump的親和性。甚至有些藥物穿過BBB後逕自鑽入腦組織中,留在CSF中的濃度也不多(比如macrolides)。
而同為一代的cefadroxil與cephalexin則對BBB上的efflux pump, peptide transporter 2 (PEPT2)高度親和性,穿透過去後隨即被打回血中。
畢竟beta-lactam是time dependent,用prolong infusion或continuous infusion也可以增加進入CSF的fT>MIC與療效
這張圖為cefazolin 2g Q8H 30min IVF x 5 dose後的高斯濃度模擬圖:鯊魚鰭藍波為血中濃度,圓弧紅波為大腦間質濃度、綠波為大腦組織濃度。所以間質濃度是足夠殺菌的(≧ MIC: 2mg/L)
似乎cefazolin與其他一代cefa的結構與穿透BBB的表現不同,造就了他可以用於CNS感染。即便如此cefazolin比較有inoculum effect (體外敏感性有效,但進入菌落數、濃度較高處會失效的現象),相較下nafcillin較無inoculum effect,似乎敏感性較能確保。但後續多個研究發現cefazolin IV 6-12g/day (中位數給8g/day)在CSF中可達2.8mg/L,有效對付多數breakpoint MIC=2的細菌。且即便給高過仿單急量到10g/day,也沒有顯著增加副作用。
少見的副作用如過敏反應、嗜中性球減少、血小板減少、腹瀉、腦病變、tonic–clonic seizure、昏迷。多半1-10天內發生,多為AKI爛腎未調劑量所致,CSF中濃度飆到20-30 mg/L。症狀在停藥2-7天後消失。
這篇的結論是:
l cefazolin可以替代oxacillin, Nafcillin用於治療MSSA、MSCoNS腦膜炎
l 要給較高劑量2g Q6H
IV或8-10g/day continuous infusion
l 確保CSF中濃度≥2 mg/L且<30-34 mg/L (血中濃度<300 mg/L)。
是的,國外建議此時應做TDM監測,但我們能測cefazolin嗎@@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