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肌肉激烈運動收縮,細胞需氧量↑加上反覆擠壓血管,氧氣供應↓肌肉行無氧呼吸比例增加,乳酸堆積=痠痛;ATP不足cross-bridge無法分離,肌肉僵直=硬梆梆。
Human Anatomy & Physiology 10th, Chp.9 muscles and muscle tissue
https://reurl.cc/41AZj2雖然來源不是這本,但內容一樣@@
激烈運動不同階段消耗的能量來源不同:
l 前6秒:
消耗原存於肌肉中的ATP
l 前10秒:
快速製造ATP透過Creatine
kinase (肌酸激酶, CK), 或稱作creatine
phosphokinase (肌酸磷酸激酶CPK),將phosphocreatine
(PCr)*的磷酸根拔給ADP→ATP。
l 前1分鐘:
分解肌肉中的肝醣變成葡萄糖,行糖解無氧呼吸產生ATP,同時累積副產物乳酸。
l 長時間有氧運動:
用力呼吸行氧化磷酸化,就是糖解、TCA循環、ETC、ATPase那套,一個葡萄糖產生36-38個ATP
*Creatine(肌酸)可以由非必需胺基酸的Glycine與必需的Arginine合成而來,所以本身也算是非必需,倒是有人把它做成健身用的補充品。
|
這裡我要帶出CK-MB,
MM, BB這概念。從上面可知 “kinase” 就是把磷酸根拔來拔去的激素,Creatine
kinase(CK)就是把Creatine 的磷酸根拔來拔去的激素,所以又稱作creatine
phosphokinase(CPK)。
這拔磷酸根的動作是雙向的,Cr可以從ATP那裡奪過磷酸根變成PCr(高能產物)儲存於肌肉,如此可以減少肌肉中過多的ATP,避免糖解作用與TCA循環被負回饋抑制
(肌肉:因為我想一直合成啊!)。當激烈運動前10秒時,磷酸根可以還給ADP變成ATP供消耗,這些動作都需要CK的參與。又因為PCr-Cr的能量差
> ATP-ADP,所以以PCr的形式來儲存能量,那聽起來還不錯的對吧。
CK分子量82kDa,存在於高耗能細胞的細胞質與粒線體中,如心肌、骨骼肌、腦部。細胞質中的CK由四個次單位組成,2個大家都一樣、另2個可以是M
(muscle type)、或B (brain type),因此在體內CK有三種isoform,CK-MM、CK-MB、CK-BB。
l 骨骼肌中含98%CK-MM、2%CK-MB
l 心肌中含70-80%CK-MM、20-30% CK-MB
l 腦組織中~99%
CK-BB
另外,粒線體中的CK也分兩類,分別是主要分布於腦、平滑肌與精子的nonsarcomeric
type ubiquitous Mt-CK;以及分布於心肌、骨骼肌的sarcomeric Mt-CK。但其實不論那裡的CK,做的事情都一樣,都是磷酸拔來拔去而已:
l 臨床上CK-MB可以用來協助診斷MI,但sensitivity與specificity
<cTnI,畢竟肌肉中也有2%的CK-MB,所以主流還是用cTnI。但因為心肌受傷後CK-MB會跑進血中 4-6hr onset, 24hr達peak,
48-72 hr回歸正常。所以如果MI發生5-6天內再次發生MI,cTnI尚高,CK-MB就可以派上用場,這就叫做CPK-MB
test。小麻說他可用於診斷post
PCI/CABG MI, recurrent MI if Tn 已高。
l CK-BB幾乎不會進入血中
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3263635/pdf/JNUME2012-960363.pdf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