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2022年年初時我分享了一篇文章
“發苦的生魚片”
http://magicdrugstore.blogspot.com/2022/01/2.html
介紹如何利用味覺受器的疲乏來改變食物的味道嗎?
最近臉書網友Mr.許添倉,分享給我一篇有趣的review paper
shalini sharma and shaila lewis. Taste masking technologies: a review. Jan 2010
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(2):6-13
舌頭上不同部位有不同種類的舌頭突起(taste papillae),裏頭有大量的味蕾組織
這顆洋蔥狀的組織就是味蕾,人類在3個月大時已擁有一萬個味蕾,每個味蕾含有50-100個味細胞(taste receptor cell),不同味覺細胞偵測不同味覺,分成酸、甜、苦、鹹、鮮五大類,他們的受體聚集在味覺孔(taste pore)處,靠著上面的GPCR去接收不同種類可溶性分子的刺激:
味覺 |
味細胞 |
偵測分子 |
|
酸 |
type III |
酸性分子 |
citric acid 2 mM |
甜 |
type II |
醣類分子、含大量OH之有機分子 |
sucrose 20 mM |
苦 |
type II |
Mg2+、Ca2+ 等大分子鹽類、含氮分子(鹼性分子)、quinine |
quinine 0.008 mM |
鹹: |
type III |
Na+等小分子鹽類 |
Salt 10 mM |
鮮: |
type II |
胺基酸,主要是glutamate |
*
有趣的是,有些人舌頭上的味蕾超級多,能夠偵測到細微的味覺差距。這種我們業界稱為”神之舌”
舌頭不同位置的味蕾,內含的味受器type比例不同。也許舌頭下面的type II受器較少,我小時候都把苦藥粉倒在舌下…
味受器活化後產生神經訊號,前端經由顏面神經;後端由舌咽神經;咽喉、會厭、上顎由迷走神經送往大腦皮質的味覺中樞gustatory cortex。
如何把苦味變不見
想要掩蓋藥物的苦味,有很多種作法:
1.
劑型:膜衣、糖衣、膠囊、microencapsulation…總之就是coating,而他真的很有效,你絕對無法想像藏在Tofranil糖衣錠下面的藥物是多麼苦、多麼噁心。噁心到連米奇都不願意去舔它…但當它需要做成口服溶液劑型時,終究得面臨需要矯味的問題。
2.
化合物、複合物、prodrug:與cyclodextrin複合可降低苦味、形成溶解度低的分子、做成prodrug將苦味來源的官能基藏起來
3.
脂質或蛋白質包覆: 用脂肪或蛋白質包住苦味分子。很生活化的就是喝豆漿、牛奶,利用其中的磷脂質(phospholipids),如phosphatidic acid, phosphatidylinositol, soy lecithin來包覆住苦味分子,如caffeine、propranolol、quinine、theophylline、polymixin B、Baktar…都能降低苦味。
之前分享的vancomycin用巧克力牛奶降苦也是同一原理。
而事後想想,原來我覺得比起川燙苦瓜,苦瓜排骨湯不那麼苦就是這原因啊。
4.
離子交換樹脂劑型,進到腸胃道時才釋放出來
5.
使用矯味劑:如menthol(薄荷醇)、chloroform(氯仿)除了本身的味道,還有輕微麻醉味覺的效果。或單純用甜味劑硬蓋過苦味,簡單暴力,如aspartame只要0.8%便可降低acetaminophen25%苦味(但他在水中不穩定,只能作為錠劑的矯味)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多simple syrup的原因。另外,草莓果醬也有人用。又如料理中加入較多的鹽可掩蓋苦味、咖啡加糖掩蓋苦味…簡單暴力齁。
總之,甜味、鹽味都比較能蓋過苦味。而酸味(如柳丁汁、乳酸飲料、運動飲料)比較會翻車,變得更苦,如Azithromycin的顆粒粉劑便是如此。在日本他做成橘子口味,並在衛教單張上附上哪些配了會更苦
有些還會讓小孩先滿嘴沾上巧克力,再讓他吃藥。或是把藥物混在巧克力、優格或布丁裡面,可能也有效減低苦味。但你大人最好先自己試試看,有時候他降低苦味的程度沒那麼的好,變成要甜不甜、要苦不苦,甚至曾聽說過媽媽把藥粉倒到牛奶裡,但還是很苦,小朋友後對牛奶產生陰影都不敢喝了。
6.
降低溫度: 低溫時,所有味覺的閾值都會增加,可讓苦味較不易被察覺
結論:想要降低苦味,可以從劑型改變、或是使用矯味劑,通常使用甜味與鹹味來掩蓋、或是用脂肪、蛋白質包覆住分子,巧克力冰淇淋、咖啡牛奶是個很好的選擇,相反的優酪乳、酸性果汁都可能翻車。
這些很多ref都是從日本網站找的,他們真的做很多這方面的研究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