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護寶貝的隱形盾牌
藥師帶您看懂兒童疫苗|互動衛教指南
核心觀念:為什麼寶寶需要疫苗?
這部分說明了寶寶出生時的保護力來源,以及為什麼我們必須準時接種疫苗來「銜接」這份保護力,避免「免疫空窗期」帶來的風險。
1. 媽媽的禮物:移行抗體
寶寶剛出生時,身上帶有來自媽媽的抗體 (IgG),這是最一開始的保護力。
2. 保護力消退:6個月大
這份保護力並非永久。大約在寶寶 **6 個月** 大時,抗體濃度會大幅下降甚至消失。
3. 疫苗的銜接:主動免疫
疫苗能刺激寶寶自己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,填補這段「免疫空窗期」,主動對抗病毒。
示意圖:母體抗體下降與疫苗抗體建立的黃金交叉
互動疫苗時間軸:我的寶寶這個月要打什麼?
請點選您寶寶的月齡,下方將會顯示該月齡建議接種的疫苗(包含公費與建議的自費項目)。這是家長最常詢問的問題,我們將其簡化為互動查詢。
疫苗資料庫:公費與自費疫苗有哪些?
這裡列出了所有常規疫苗的詳細資訊。您可以使用下方的按鈕篩選「公費」(國家補助,必須接種)或「自費」(建議施打,加強保護力)的疫苗項目。
B型肝炎疫苗
預防 B 肝、肝硬化、肝癌。台灣盛行區必打。
時程:出生24小時內、1個月、6個月 (共 3 劑)
副作用:極輕微,少數注射部位紅腫。
卡介苗 (BCG)
預防嚴重的「結核性腦膜炎」。
時程:出生滿 5-8 個月 (共 1 劑)
注意:接種部位(左上臂)化膿、結痂為正常反應,**請勿擠壓或塗藥**。
五合一疫苗
包含: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、小兒麻痺、b型嗜血桿菌。
時程:2、4、6、18 個月 (共 4 劑)
副作用:1-2 天內可能輕微發燒或注射部位紅腫,**冰敷勿揉**。
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(PCV13)
預防肺炎、敗血症、腦膜炎的頭號殺手。
時程:2、4、12-15 個月 (共 3 劑)
副作用:同五合一,發燒或紅腫,**冰敷勿揉**。
口服輪狀病毒疫苗
預防嬰幼兒嚴重腹瀉、脫水住院的第一名原因。
劑型:「喝」的疫苗,非打針。
種類:二劑型 (2、4個月) 或 三劑型 (2、4、6個月)。
藥師建議:效果都很好,強烈建議服用,可大幅減少照顧困難。
MMR & 水痘疫苗
麻疹、腮腺炎、德國麻疹、水痘。
時程:滿 1 歲 (共 2 劑,各 1 劑)
副作用:活性疫苗,發燒可能較晚,約在 **5-12 天** 後出現,可能伴隨輕微紅疹。
A型肝炎疫苗
預防「病從口入」的急性肝炎。
時程:滿 12 個月、間隔 6 個月 (共 2 劑)
日本腦炎疫苗
透過蚊子傳播,嚴重會傷害腦神經。
時程:滿 15 個月、間隔 12 個月 (共 2 劑)
腸病毒 71 型疫苗
預防腸病毒 71 型引發的「神經系統重症」(如腦幹腦炎)。
時程:滿 2 個月至 6 歲可施打 (共 2 劑)
藥師建議:台灣夏季盛行,此疫苗非預防感染,是**預防重症**,強烈建議施打。
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
發病急、致死率高,可能在 24 小時內致命。
藥師建議:雖然發生率低,但後果極嚴重,預算足夠建議施打。
家長的常見問題 (FAQ)
我們整理了家長最擔心的幾個問題。點擊問題即可展開藥師的專業解答,協助您建立正確的照護觀念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