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

腎不好的人真的不給loading dose嗎?

群組中有人提問:
想請教藥動概念,我知道Loading dose不受藥物清除率影響,所以腎差的病人不需要調整loading dose,要調整的是maintence dose,但是如果這個藥本身就沒有loading dose的設計呢?

第一劑的劑量是不是和loading dose一樣不需調整?例如ertapenem不需loading dose,常用劑量是1g QD,在CCR<30的建議是0.5g QD,那第一天是要給0.5g還是1g?

想給1g的人覺得initial dose = loading dose,不受清除率影響,所以不需調整;
想給0.5g的人覺得藥品本身沒有loading dose的設計代表不需要快速達到血中濃度或是Vd很小,所以不需給大劑量就能到足夠的血中濃度?而且這樣開方也比較方便,不用開兩筆。還請各位協助解惑~~~~謝謝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們不妨來看看PK的概念

1. loading dose
的目的:
是為了趕快達到治療濃度,通常半衰期很長的抗生素,如teicoplanin(~130hr)isavuconazole(~130hr)這些,如果不給loading dose,需要3-4個半衰期才能達到穩定治療濃度,在那之前病人早就死於治療濃度不足了,所以我們先給loading dose (xx mg/kg) 期待先把病人的Vd填滿,達到治療濃度區間。

isavuconazole的極端例子,標準劑量是200mg Q8H x6劑後,200mg QD。如果我們不給loading dose…


單一劑量給200mg IV(C)Cmax=5.382 mcg/mL,第24hr濃度約為1 mcg/mL,低於主流認為的有效治療濃度區間2-5mcg/mL


另外洗腎者也是因為腎排除變差,藥物半衰期拉長(amikacin正常腎功能者~2hrESRD17-150hr),這時loading dose變得重要


也許你會想問,那vancomycin為何也要給LD,他半衰期4-6hr又不長。確實,所以通常是在嚴重感染時,建議給LD 20-35 mg/kg (台灣人我通常保守一點給20-25 mg/kg)。如果不給LD,則要等約1天才達到治療濃度。但因為重症,我連這一天都不想等,那就給LD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回到原POcaseertapenem正常腎功能者半衰期~4hr16hr就達到治療濃度,QD給藥的話,第二次給藥前就達到治療濃度了,不然你還想多快? 但ESRD者半衰期變成~14hr,雖然他要56hr才達到穩定態,但因為排除不夠,AUC會增加159%,所以仿單建議500mg QD

從仿單表三可見到健康人單次IV 1g後血中濃度就已經>細菌MIC了,到第18hr血中濃度還有3mcg/mL (一般細菌若敏感MIC≦2 mcg/mL),所以這藥根本沒有必要給loading dose (這跟isavuconazole要給好幾劑才達到治療濃度不一樣)

下頭一句話說: 0.5 2 公克的劑量範圍內,ertapenem 於成人的血中濃度曲線下面積(AUC)的增加幾乎與劑量成正比。也許血中濃度也差不多,當ESRD時第一劑給500mg,在Vd不變的情況下,血中濃度可能減少,變成約155/2=77 mcg/mL,但還是>MIC,且因為排除變差了,血中濃度降幅慢,%fT > MIC (超過MIC的時間一整天占比)可能還是可以達到40%以上(一般定義time dependentcarbapenem要有效至少>40%)

https://pmc.ncbi.nlm.nih.gov/articles/PMC12214470/

這篇研究使用Monte Carlo Simulation分析了不同腎功能、albMICprolong infusionertapenem劑量,達成一天內100%fT > MIC目標的比例


先看CrCl 15-29alb正常35-40 g/Linfusion 0.5 hrMIC=1 (susceptible)

l   1g QD98.8%達標這是一定的,腎爛排除降低,所以濃度幾乎都可以維持>MIC

l   0.5g QD87%達標100%fT > MIC畢竟是高標,如果只追求40%,那應該是都可以達標

如果CrCl 15-29(爛腎)你硬要給1g Q24H,那他有40.46%會達成給藥24小時後血中濃度≧11.77 mg/L”,主流認為這樣癲癇等神經毒性風險很高。如果你只有第一劑給1g,後面按腎功能改成500mg,那應該就沒什麼問題~但也沒必要就是了

 

所以結論
ertapenem
半衰期短,這藥本來就不用給LD。即便ertapenem爛腎者半衰期會拉長,但你不給LD,只給500mg,血中濃度還是夠高,足以確保87%的人可達成100%fT > MIC的目標,療效是OK的。所以我會建議爛腎人就直接給500mg QD即可,阿如果醫師堅持第一劑給1g,雖然沒有必要,但我覺得沒差就給吧,不至於有害… (這邊沒探討erta因為alb低下而free form釋出加速排除的議題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2. Tazocin也是類似
這篇研究可以看出,單一劑量piperacillin的血中濃度前8小時圖,一般tazocin succeptable細菌的MIC= 0.25-8 mg/L,大概超過50%fT>MIC。如果爛腎者血中濃度會增加,但減低劑量,所以一加一減,應該還是可以超過50%fT>MIC…你說我怎麼知道,如果不是這樣,當初仿單為何這樣定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3. 我就是想要AKI時不調劑量不行嗎?
也不是不行,但你就要衡量副作用 vs 療效的平衡
AKI
爛腎不調劑量,濃度累積,療效一定好。但濃度過高的副作用是否你可以接受? 你怎麼能確保他很快腎臟就恢復呢?

l   Cefazolin感覺很安全,但爛腎不調劑量其實可能會癲癇喔

l   Tazocin感覺頂多落屎,但骨髓抑制有人說非劑量相關,有人說是劑量相關

l   Ertapenem劑量累積太高也是會癲癇的

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

DKA與IVII

 IVII的建議給法

泡法一般建議 1U in 1ml NS or D5W = 1U/ml 

(也有人泡0.1U in 1ml NS or D5W = 0.1U/ml)

建議Loading 0.1u/kg, then 0.1u/kg/hr pump輸注

當血糖降到250時,有些人會建議改泡D5W,且IVII流速可以嘗試降至0.05U/kg/hr,太快降血糖可能使血液滲透壓下降,造成腦水腫




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

運動電訊號 (descending pathway與帕金森氏症)

當我們想要彎曲手臂時:

小時候我們只知道,大腦皮質發出電訊號,經由脊髓傳到頸椎,再由下部運動神經元(lower motor neuron, LMN)接手使二頭肌收縮~
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但其實要完成這動作是很複雜的,包括:(1) 二頭肌要收縮 (2)二頭肌不可以舒張


 

(1)       二頭肌要收縮:
大腦前額葉皮質產生運動的想法,由運動皮質中對應部位的運動皮質神經產生訊號,先經過基底核的direct pathway(促進訊號強度)產生活性訊號回到運動皮質(企劃書回傳老闆),再經由神經高速公路(internal capsule-特殊的白質-神經纖維通道)向下傳送,途經中//延腦,再經過延腦的pyramid(錐狀體)像金字塔的滑坡一樣滑到對側脊髓神經下行,最後由LMN接手促進二頭肌收縮。
(
其實在寫企劃書時,同時還要傳訊(副本)給小腦,小腦會參考身體四肢肌肉平衡回饋的訊號,也提供一份企劃書給運動皮質參考)

(2)       二頭肌不可以舒張:
基底核辦公桌上有很多的企劃書,有些是促進二頭肌收縮,有些是促進二頭肌舒張。indirect pathway(抑制訊號強度)會產生抑制訊號,阻止促進二頭肌舒張的企劃書送交回運動皮質老闆


基底核撰寫運動企畫書的詳細過程如下:

腦袋分成前//後腦,基底核(basal ganglia)是位在大腦皮質的下方、前腦的基底、中腦的上方的一群神經細胞核總稱(因為位在中樞,也有人主張應該稱作basal nucleus):包含了紋狀體(=尾狀核+殼核)、蒼白核、視丘下核、黑質體

大腦運動皮質伸出的神經主要分泌Glutamate(刺激性訊號,EPSP)、紋狀體中神經主要分泌GABA(抑制性訊號,IPSP)、蒼白球內核(GPi)也是分泌GABA,最後影響視丘側核(VLN),看是要交出企畫書(促進運動皮質訊號),還是不交出企劃書(抑制運動皮質訊號)

送交企劃書有兩種情境:

1.          促進想要的運動,會活化Direct pathway+++--+ 彎來彎去,最終活化視丘側核(VLN)→交出企劃書,促進想要的運動

l   黑質體(SNpc)的多巴胺接上D1 R.促進direct pathway,促進促進想要的運動
帕金森氏症若這邊的多巴胺神經死亡,無法促進運動,病人就會bradykinesiaoff phenomenon;而作用與多巴胺相反的Ach就會佔上風,抑制運動訊號

2.          抑制不需要的運動,走Indirect pathway,最終抑制視丘側核(VLN)交出企劃書,減少運動皮質刺激=抑制不需要的運動

l   但可能indirect pathway會過度抑制運動,所以黑質體(SNpc) 的多巴胺接上D2 R.抑制過度的indirect pathway,作為調控,結果是促進運動 (不單單只是促進不需要的運動)…
帕金森氏症若這邊的多巴胺神經死亡,無法抑制過度的indirect pathway,病人就會動不了=bradykinesiaoff phenomenon;而作用與多巴胺相反的Ach就會佔上風,促進indirect pathway=抑制運動訊號,更不能動


這篇感謝何教授,還有何孟勳醫師的知識分享


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

藥學筆記-furosemide inhalation


划臉書看到的文章~
好奇查一下,其實很多資料/研究都有證實,吸入型Furosemide (Lasix) 有臨床用途 (當然,還是相對少用,先確認是否開錯途徑很重要)
機轉有三 1. 促進呼吸道上皮細胞合成釋放PGE2(氣管擴張)、PGI2(血管舒張)、抑制PGF2α(減少氣管收縮) 2. 抑制肥大細胞發炎反應 3. 減少NKA (neurokinin A)支氣管收縮作用 三合一之下,產生抑制呼吸喘的效果,尤其用於癌末病人、COPD者的呼吸困難

這篇2020年的meta-analysis 認為在COPD的病人,吸入40mg lasix 有效改善FEV1、PEFR但研究間的歧異度挺大的就是了

有些細菌天生自帶ampC…「empC SKY」

整理自IDSA 2024 Guidance on the Treatm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t Gram-Negative Infections

屬於class CAmpC基因與ESBL各有千秋

l   ESBL: 1-3cefa抗藥(有時ceftazidime有效)cefamycin, cefepime, tazocin, brosym或可一戰,但強大的ESBL可能把他們都殺了*
* 2015成大的研究發現E. cloacae如果對cefepime MIC 4-8 (稱為susceptible dose-dependent)89%含有ESBL,使用cefepime正常劑量會失敗

l   Amp C: 1-3cefa抗藥 (需要ampC量大才抗3)cefamycin可能死掉,一代的beta-lactamase inhibitor對她無效,需要用到二代的avibactam才能對付他,所以tazocin, brosym也可能會死掉。可以使用cefepime(不被水解,且只是weak ampC inducer較不會搞出抗藥性),作為carbapenem sparing regimen

歷史上第一個發現會分解penicillin的酵素,來自一隻E.coli帶有的AmpC基因轉譯出的AmpC β-lactamase (1940英國牛津大學EdwardErnst發現發表在nature1980年才被命名ampC),這是一個病原菌先天帶有的cephalosporinase基因(chromosomally encoded)

有基因ampC當然就有ampAampB…只是AB掌管細胞壁的製造與回收,不太貢獻抗藥性,之後突變出的ampC才具有分解beta-lactam的能力

細菌可以是;

1.          先天帶有over expressed ampC基因,或穩定解除限制(chromosomal gene de-repression)
Acinetobacter baumannii
便是先天帶有ampC(又稱為blaADC=Acinetobacter-derived cephalosporinase (ADC))OXA-51 like表現基因,所以才對很多penicillin, cefa都無效。部分E.colishigella具有啟動子(promoter)或衰減子(attenuator)則會解除限制,表現出抗藥性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質體(plasmid)通訊交換得到基因,很多細菌都可以這樣

3.          被抗生素誘發(inducible chromosomal gene expression)而表現基因:這種很糟糕,因為這樣體外敏感性顯示以為有效,但體內一用Abx數劑後會誘發抗藥性而被水解,治療失敗
   
帶有Inducible ampC基因,會被特定抗生素誘發,如三代ceftriaxone, cefotaxime, ceftazidime, aztreonam, tazocin,特別是菌量大如菌血症肺炎時:常見於腸桿菌科(Enterobacterales)glucose non-fermenting GNB,著名的有7種細菌,我的口訣是empC SKY (ampC是天選出來的),這些菌可以被誘發ampC表現,紅字的ECK通常表現大量AmpC,即便敏感性寫S,一樣不建議使用上述抗生素 (by IDSA 2024 Q2.1-2.5),黑色的MPSY雖然有ampC,但通常表現量不大,頂多對1-2cefa抗藥,這四隻可以依照敏感性報告給藥,除非他菌量很大或是無法source control (IE, CNS感染)

n   E = Enterobacter cloacae

n   M = Morganella morganii ( indole (+) Proteus spp.)

n   P = Providencia rettgeri (indole (+) Proteus spp.)

n   C = Citrobacter freundii (C. koseri反而沒有ampC, C. youngae則表現量不大 )

n   S = Serratia marcescens

n   K = Klebsiella aerogenes (曾稱作Enterobacter aerogenes)

n   Y = Yersinia enterocolitica


總之,保險起見遇到EMPC SKY選擇cefepime (不被水解 + low ampC inducible)或直昇ertapenem是正確的選擇。其他非β-lactam 抗生素如TMP- SMX, fluoroquinolones, aminoglycosides, tetracyclines也是可行的替代選擇。只有在UTI時遇到EMPC SKY,直接按敏感性給三代cefatazocin…因為尿中濃縮抗生素濃度高,較能確保療效;或是source control得宜的感染也可一試。

新藥如zavicefta, zerbaxa, recarbrio對上ampC當然有效,但何苦拿大砲打小鳥,請保留給CRE

結論:

ESBL使用cefepime可能失敗,最好劑量加大(2g Q8H pIF 3hr)或換藥;AmpC即便S使用3cefa可能在體內誘發抗藥,選擇cefepimecarbapenem最保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