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

Loading dose 與maintainance dose 要隔多久?

最近遇到一個有趣的問題

某醫師欲開vancomycin 1500 mg ST (12:00)、1000 mg Q12H(9:00、21:00)
但因某原因ST拖到晚上18:00才開始給,請問:

原本晚上21:00的1000 mg該給嗎?還是應該skip掉,明天9:00再給??

.

.

.

(先思考一下)

.

.

.

我的觀點:

vanco給藥流速應≦10mg/min(臨床上都是記 ≦ 一支500mg/hr)  所以LD 1500mg 至少IF 3hr

晚上6點給LD連著9點給MD,在我看來就等同給了2500 mg的LD,有太高的風險,Ct也可能太高,怕腎臟扛不住。體內濃度會像圖中(A),要再多過幾個dose才會回到Css(前提是腎功能穩定)

LD的目的是快速達到steady state,讓後面可以正常間隔給劑量"維持" 濃度。所以,一般都是建議LD完後和下一劑隔一個給藥區間。 所以我的話,會傾向晚上6點LD完,明早9點再給MD。體內濃度會接近(B)~(C)之間,Ct比較不會>20,感覺比較安全~

但這其實沒有對錯,端看臨床的反應。如果病人症狀嚴重緊急,fever, WBC很高,CRP很高,很喘...種種跡象顯示感染嚴重需要快快達到治療濃度,那LD完趕快給MD也無可厚非 (倒是不知道有沒有人在18:00與9:00之間給個500mg ?)




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

<轉移NSCLC 的標靶治療-小心得>

轉移後的NSCLC傾向使用小分子藥物治療



EGFR mutation (+)為例,這是癌細胞表皮生長因子的受體,阻止他,就能阻止下游那一拖拉庫的細胞生長反應因子。而這個受體蛋白的DNA常常在exon 18-21之間突變,以exon 19 deletion (Del19) exon 21 L858R的點突變最多,對藥物(TKI)的反應也最好。



所以就衍伸出EGFR-TKI這類藥物,其中:

l   第一代gefitinib (Iressa®艾瑞莎) erlotinib (Tarceva®得舒緩)為可逆抑制,長期使用後,容易產生抗藥性 (如:EGFR T790M突變)

l   第二代afatinib (Giotrif®妥復克)為共價鍵不可逆抑制,對L858RDel19 EGFR突變或是二次突變的EGFR T790M都尚有一些抑制效果。但他也會抑制到黏膜細胞的EGFR導致潰瘍、甲溝炎

 

前兩代TKI相比傳統化療,有較高的腫瘤縮小反應率、PFS較長,但也因為突變抗藥性,OS其實沒有比較好。

 

l   第三代osimertinib (Tagrisso® 泰格莎) 修改了結構,針對T970M更有效的抑制劑,效果更好,也是目前NCCN建議的一線藥物,其他EGFR TKI都歸在二線。但是TKI用久了都一樣會產生突變,這次是C797S突變




但我想說的是,如果病人先使用afatinib (Giotrif®)40mg QD產生副作用(腹瀉最常見,幾乎100%)CTCAE grade23分,無法耐受。建議先hold直到症狀≦1分再從30mg復藥。若又不耐受,hold直到Grade1再從40mg QOD給,或者考慮到療效,直接換成其他的TKI,但要注意有無健保給付,像三代Tagrisso最嚴格需要有EGFR Exon 19 Del基因突變且無腦轉移、或是用過其他TKI+T790M突變,才可以給付。

 

一二代最方便了,只要有EGFR-TK突變就可以給付。但若可以的話,都會傾向使用TKI,生活品質會比chemo好很多。

 

BTW 202010月獲得給付的新藥dacomitinib(Vizimpro,肺欣) 雖然也是二代,但健保比照三代Tagrisso,要EGFR-TK Exon 19 DelExon 21 L858R點突變,且無腦轉移才行。

 

 

Ref:

http://web.tccf.org.tw/lib/addon.php?act=post&id=4727

http://web.tccf.org.tw/lib/addon.php?act=post&id=4184

https://www.taiwan-pharma.org.tw/weekly/2191/2191-4-1.htm

https://www2.tri-kobe.org/nccn/guideline/lung/english/non_small.pdf

 

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

AKI使用metformin的小心得

我知道這講到爛了,但我就不熟,讓我記錄一下嘛~

 

uptodate上說metformineGFR<30禁用,這件事大家都知道

 

但對心臟內科ICU病人來說,低血糖相當於經歷一次AMI,是很危險的。像Slufonyl urea類就特別容易低血糖,長效amaryl風險更大些,可能低很久,起碼可以換成短效的repaglinide。但其實ICU team傾向將病人的血糖藥全D掉,換成RI去控制,半衰期也短,相對安全些

 

當病人使用metformin,此時eGFR<30,別急著拿法典(uptodate)的數據叫醫師DC (雖然KDIGO2020也是建議<30HD就該DC),臨床上

l  我們主要怕的是lactic acidosis,如果病人只是暫時BP掉、感染導致的AKI,症狀處理完預期很快恢復,倒也不急著DC

l  如果Ccr預期會低很久、病人shock、呼吸喘有酸中毒的趨勢,那麼乳酸中毒的機率也大一些,此時建議醫師DC也較站的住腳

 

BTW,同樣不建議用於eGFR<30SGLT2iKDIGO 2020上就沒那麼嚴格,是說不要initiate使用,若早已使用現在eGFR<30,則可以再用到HDDC

 

<metformin導致乳酸中毒?>




Lactic acidosis發生於乳酸產生>乳酸腎排除。當Ccr<30時,90%原型腎排的metformin就會累積,抑制細胞糖質新生與抑制有氧呼吸的ETC,丙酮酸增加、乳酸增加。Metformin associated lactic acidosis(MALA)的死亡率近50%,但以往經驗,似乎發生率沒那麼高。在相對安全的前提下,使用metformin可以減少早期腎損傷與CKD的發展喔。

Ref:

1.          Int J Mol Sci. 2019 Jan; 20(1): 42.

2.          KDIGO 2020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Diabetes Management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

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

肉豆蔻試驗~Colchicine用於CAD與MI有效!

分享兩篇paper


故事是醬科學家看到具抗發炎效果的Canakinumab可以降低15%CV risk (CANTOS study)可是很貴呀,所以換一個類似抗發炎的MTX,卻失敗了(CIRT trial),很不甘心

我要找一個又便宜又有效的藥!


欸,2012年有人做過colchicine (LoDoCo trial肉豆蔻==)成效不錯耶。colchicine 0.5mg QD for stable CADCV event顯著降低,可惜只做532人,而且不是RCT

 

ちょうどいい!那我們就來做吧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於是(COLCOT)2019年刊登在N Engl J Med2019;381:2497-505.



l   4745RCT,使用22.6個月(約2年)

l   Colchicine 0.5 mg QD用在30天內有AMI做過revascularization(手術或裝支架)且正規使用statin的病人(有些排除條件自己注意,像嚴重HFLVEF<35%3個月內stroke、爛腎…)



l   結果很好,primary end point (CV death, 需要做CPR, MI, stroke,緊急心絞痛需要送醫通血管)看起來,colchicine(5.5%)顯著少於placebo(7.1%)



l   但副作用是噁心、脹氣較多;肺炎較多。意外的腹瀉沒有顯著多

n   肺炎這件事作者認為可能是運氣差,或是colchicine真的影響了免疫,但案件數少,他傾向不相信這是真的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第二篇是N Engl J Med 2020;383:1838-47.

Nidorf團隊看到用在MI的成功後,決定來做CCD(LoDoCo 2 trial)

 



 

l   收錄5522RCT28.6個月。一樣吃colchicine 0.5mg QD

l   Primary end pointCV death, MI, ischemic stroke, ischemia導致需要通血管

l   收錄標準

n   Inclusion: 透過血管攝影或CT攝影發現的CAD、或是冠脈鈣化>400 Agatston units

n   Exclusion: -重度RF(這裡指eGFR<50)severe HFsevere valvular heart disease和已知用colchicine有副作用者

l   結果也很棒:



Primary end point一起看有顯著,但拆開看2nd End point發現colchicine 0.5mg QDIS、全死因、CV death沒顯著。只對MIischemia導致需要通血管有幫助




l   副作用方面:

n   non CV death瀕臨顯著,作者說 這應該也是我們運氣差,雖然HR1.51滿高的,而且上一篇的COLCOT trialnon CV death也是23/20(!?我找不到),所以colchicine應該沒那麼危險啦。

n   Myalgia(肌肉痛)雖然有顯著,但這資料是assessed only in the Netherlands cohort, myalgia was common in both trial groups…所以作者也不太在意的樣子 (誰能幫我解讀一下這段@@)

 

總結論:
low dose colchicine 0.5mg QD用佇預防心肌梗塞真有效,予你毋免通血管!
收錄在2023 ESC Guidelines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


根據的是COLCOT與LoDoCo2兩個RCT
可以降低POST ACS病人或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(CCS)病人-CV death, MI, stroke, or ischaemia需要通血管的比例


證據等級A,但建議等級IIb

我問過我們家的心臟科臨床藥師,這藥可以用,但因為建議等級不高,很看個別醫師使用習慣,不是每個人都會用上去~

研究是吃兩年,但在台灣據說很多病人都沒法耐住性子吃藥,往往只吃3-6個月就不吃了,但 "也許" 急性發炎期也差不多過去了

2021年9月9日 星期四

<小朋友Tumor lysis syndrome(TLS)的降磷選擇??>

 <小朋友Tumor lysis syndrome(TLS)的降磷選擇??>


Tumor lysis syndrome(TLS),腫瘤溶解症後群,發生在acute leukemia high-grade lymphoma、大的或長得快的腫瘤或是化療反應太好,癌細胞一下子破光光,細胞內的K,P,UA流出,導致血中濃飆高,P將血管中的Ca吸附,血鈣↓。產生一系列對應的症狀
*lactate dehydrogenase (LDH) >1,000 U/L
以及爛腎者TLS的風險也高。

l   高血鉀最先出現,因為細胞還沒融解他就釋出了。過多K腎臟來不及排出,就導致心跳減慢、心律不整

l   同樣,釋出的高血磷血鈣結合變成CaP,跟高濃度的UA一樣會沉澱於腎小管導致AKI (通常chemo24-48 hr P升高、48-72 hr UA升高)

l   其實Purine nucleic acids也會釋出,他只是個小角色,佔了腎排出的量能,讓UAPK排不出去,造成結晶,助長AKI

這些都要處理,且前24hr需密集f/u e- Q4-6H,包括CBC, Na, K, Ca, P, UA,sCr, LDH…

 

[預防TLS]

l   TLS當然是可以避免的,化療前2~2-3天給足夠的hydration (D5WNS 3,000 mL/m2/day ),確保U/O >100 mL/m2/hr,小心別給過頭

l   化療前1-2天給Allopurinol。但注意他會干擾high-dose methotrexate, cyclophosphamide, mercaptopurine, azathioprine的腎排出。也會降低capecitabine 的療效(不可並用)

l   針對小孩或高風險成人(爛腎、爛心者),建議allopurinol改成直接UA分解酵素: rasburicase,可預防亦可治療。特別是用於小孩療效比allopurinol更有優勢。

n   High-risk pt or baseline UA ≥8 mg/dL : rasburicase 0.2 mg/kg

n   Intermediate-risk pt with baseline UA <8 mg/dL: rasburicase 0.15 mg/kg

 

[治療TLS]

l   KCaCl2護心、RI使K入細胞(給糖D50W平衡)Rolikan鹼化血液使K入細胞、Rasitol也可幫助K排出(只要不是爛腎)→急症後就改用kalimate吸附食物中的K。要注意,Rolikan不要用到尿液pH>7.5,雖然可以降低UA結晶,但會使CaP更容易結晶(pH < 6.5溶解度增加)

l   UA:當下太高給rasburicaseUA分解,不要依賴尿液鹼化

l   Ca若沒有臨床症狀(除了一開始為了降KCaCl2護心用),先不用補,把P降下來Ca自然回升。TLS不建議IV補鈣,會擔心加劇CaP沉澱。除非出現了低血鈣或高血鉀的症狀

 

P可以透過

l   減少攝取:口服磷結合劑、減少飲食中的P (然後等腎臟排出P)

l   促進腎排出:給furosemidehydration…如果腎爛到排不出去,那就洗腎!

口服磷結合劑:

l   含鈣:基本只用CaCO3Ca acetate隨餐吃,已前有分析過了,1g 碳酸鈣可抓43mg P1g 醋酸鈣可抓106mg P雖說醋酸鈣很噁心,但崩散率高,可以不用咬碎,不然我寧願多吃兩顆碳酸鈣。參閱破劍藥師的魔法藥鋪<鈣營養最終章-藥補鈣篇>
http://magicdrugstore.blogspot.com/2020/11/calcium-carbonate-acetate-phosphate.html
但這類就得小心高血鈣、血管鈣化、便秘的問題,有2價陽離子就想到FQsTeC等抗生素的螯合衛教

l   含鈣:有aluminum hydroxide磷結合力頗強,主要是保留給P>7 mg/dL (2.5-4.5)4-6周短期用,也怕鋁有長期累積毒性(KDOQI 2005).。同樣,最近有些trialFerric citrate (Nephoxil®拿百磷), sucroferric oxyhydroxide等含鐵降磷劑,長期安全性也是擔憂。

l   不含鈣:如sevelamer(Renvela)Lanthanum(Fosrenol)

n   Sevelamer為陰離子交換樹脂型 磷結合劑,效果比鈣低一點。且吸水會膨脹,腸阻塞禁用。好在不怎麼影響其他藥物濃度,且橘子味很好吃。100%糞便排出,所以以不用肝腎調。

n   Lanthanum則是更新型的不含鈣磷結合劑,效果>鈣。但注意!lanthanum有兒童劑量,事實上兒童安全性存疑:美國FDA不建議18歲以下使用;但歐洲EMA則認為10-18歲尚可一試[5],以下者一樣不建議,理由是安全性未確立,且動物實驗發現45天、90天等長期使用La會累積於骨頭生長板、肝臟天知道會不會有問題


FDA- Fosrenol
8.4 Pediatric Use
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FOSRENOL in pediatric patients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. While growth abnormalities were not identified in long-term animal studies, lanthanum was deposited into developing bone, including growth plate. The consequences of such deposition in developing bone in pediatric patients are unknown; therefore, the use of FOSRENOL in this population is not recommended.


l   好像都是自費:CaCO3Al(OH)3健保給付中和胃酸用、其他的都給付CKD(HD與否)的高血磷症。沒有給付TLS…QQsevelamer(自費39/)Lanthanum(自費119/)


結論

l   小孩子TLS要降磷,若血鈣低,我會建議可以先給CaCO3Ca acetate 1-2 tab TID with meal。若血磷降不下來再給Sevelamer 1 TIDCC ± furosemide 10 mg ST hydration以增加腎排除。

l   不建議給Lanthanum,因為安全性未知。但小孩醫師真的想try給個一天馬上DC…好啦,我閉眼

l   但其實這些降磷劑機轉都類似,不如請營養師調整一下,給個減磷餐,然後增加腎排出的能力,還比較實際

l   最後要Monitor EKG, electrolyte(K, IP, free ca…),UA, sCr Q4-6H, U/O

 

 

Ref:

1.       JAMA Oncol. 2018;4(6):895. 

2.       Oncology Times: April 25, 2010 - Volume 32 - Issue 8 - p 1-7

3.       https://www.uptodate.com/contents/tumor-lysis-syndrome-prevention-and-treatment?search=TLS&source=search_result&selectedTitle=1~109&usage_type=default&display_rank=1#H21712072

4.           https://wd.vghtpe.gov.tw/pharm/files/3.3_new/103/%E8%97%A5%E8%A8%8A-10302.pdf

5.      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4886500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