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

藥動學思考問題-預防劑量>治療劑量?

今天被問了個有趣的問題

amoxillin用於牙科手術前 預防感染 的劑量是2g PO ONCE 30-60min before OP

但為什麼用於 治療 牙周病感染、表皮感染的劑量卻僅僅給500mg TID PO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
牙科手術擔心把口腔細菌(主要是streptococcus屬,尤其是Viridans)帶進血液,所以希望在劃刀時,血中有效抗生素的濃度可以高過細菌MIC,以常見的time dependent beta-lactam類來說,一般建議高過MIC 2-4倍為優。

Amox
對上strep.MIC一般為0.25 ~4 mg/L (8通常就抗藥了)

那口服的Amox 2000mg500mg能產生的血中濃度多少呢?

 


最直接做法就是吃了,1-2hrpeak後抽血最準,仿單研究告訴我們分別產生20-25 vs 5.5-7.5 µg/mL,所以當然是使用2g能確保預防效果,有點像是Loading dose的概念。所以如果你手頭上只有augmentin 875/125mg,那一次吃兩顆也有類似效果,就是多cover了一些細菌

至於治療劑量500mg TID,則是需要3-4劑左右達到穩定態血中濃度後,長時間維持高過MIC 2-4倍才會彰顯其殺菌效果,剛給第一劑血中Cmax僅有5.5-7.5
 µg/mL,這樣拿來預防感染,濃度是沒有保障的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
<
能不能從藥動學的角度看>
根據我們大學藥動學過的否服吸收公式


AmoxBA95%Vd0.3–0.4 L/kg (成人)21–28 L(70kg成人)
所以口服2000mg後,預估Cmax



?跟說好的20-25 µg/mL不一樣??

那是因為這公式是假設吸收在一瞬間完成,類似bolus model,但口服amox需要吸收時間,且其半衰期1-2hr吸收同時也在排除peak自然不會如預估那般高,所以很可惜,這題不能用公式計算@@但概念是相通的喔



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

阿茲海默症Alzheimer's disease(AD)-機轉與治療


以往學的AD用藥,不外乎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 (Donepezil, Rivastigmine, Galantamine)NMDA R. antagonist (Memantine)

l   ACh促進神經突觸間神經傳遞物質乙醯膽鹼(Acetylcholine)濃度,以改善運動控制、記憶、學習、注意力、情緒、血管收縮 (所以anticholinergics藥物盡量避免用於AD)Rivastigmine, donepezil, galantamine這三個藥物為Ach esterase inhibitor



l   Glutamate作為神經的興奮性傳遞物質,其受體分成兩類,管控陽離子通道的離子型受體和與G protein coupled代謝型受體。陽離子通道依對不同物質的選擇性活化與敏感度不同,分成NMDA RAMPA RKainate R。其中NMDA R分佈在整個腦部及海馬迴,大腦皮質、邊緣系統和下視丘。其活化與CNS發育,神經可塑性,學習,記憶和人類行為有關係,像是自體免疫的罕病: NMDA受體腦炎(Anti-NMDAR Encephalitis) 好發於年輕女性,症狀出現發燒、頭痛、幻覺、怪異行為,讓人感覺像中邪一樣。過度活化NMDA R會使Ca過度進入神經,造成毒性與慢性神經壞死,所以NMDA R antagonist (memantine)才有其價值。

l   上述兩類藥物主要可以緩解AD症狀,但似乎無法延後病程,因此科學家嘗試從源頭處理,減少amyloid β、tau protein與神經細胞死亡,因此陸續出現如Aducanumab, Lecanemab, Donanemab…這些更能減緩病程的藥物(雖然尚無法治癒或反轉疾病,但已經很棒了)



一、定義
Dementia(
失智)為不正常老化的疾病,與正常老化不同,主要影響limbic system(邊緣系統,海馬迴)使神經細胞死亡,短期記憶喪失、delirium、幻覺、交流能力↓(向上影響語言區)、運動能力↓、人時地物無法區分,甚至人格轉換、憂鬱、焦慮、恐懼其病因可以很多,也可以是mix type:

l   任何原因導致的神經細胞死亡

l   AD

l   外傷、撞擊

l   帕金森氏症後期失智

l   腦血管病變 (中風、腦出血)

l   Lewy body疾病

二、機轉

先講結論,在AD的三大機轉為:

l   (A): amyloid β(Aβ)

l   (T): tau protein tangle(滔天狗)

l   (N): neurodegeneration(神經退化)

 

(1)     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(APP)為神經細胞上695-770個胺基酸的穿膜醣蛋白(APP 695最多),他與突觸形成、修復、神經傳遞有關。正常情況下人體會透過alpha-secretase將之切成可溶解的soluble APP alpha (sAPPα),病態情況則是先後透過β-secretase與γ-secretaseAPP切成不可溶解的Aβ,他會聚集成monomer, oligomer, protofibrils, Aβ fibril, Amyloid plaque沉澱在神經細胞中,造成發炎、死亡。

(2)      Tau protein正常出現在神經軸突處,結合上其中的微管(microtubules),維持其穩定與促進聚合,幫助細胞骨架穩定與軸突神經傳遞。當Aβ沉澱在細胞內時,發炎反應會促進protein kinases與抑制phosphatases,淨結果讓tau protein磷酸化,P-tau失去穩定微管的能力,細胞骨架崩壞,神經傳遞受損。從微管上脫落的P-tau互相糾纏在一起,形成不可溶解的tau tangle(滔天狗),又稱neurofibrillary tangles (NFTs) ,造成神經細胞死亡與AD

(3)      上述兩種因素導致神經細胞死亡,MRI上看到腦細胞萎縮,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AD

下圖可以看到,有不少步驟可做為新藥作用的位點,但目前有成功上市的只有三個藥Aducanumab(市場策略已主訂下市), Lecanemab, Donanemab

AICD,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intracellular domain; BACE, β-secretase; sAPPβ, solubl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-β.

AD病程如圖,腦部PET最先發現amyloid沉積→接著Medial Temporal Lobe出現滔天狗→neocortical滔天狗→(N)神經死亡退化→Clinical symptoms出現

一、診斷與治療

AD的診斷需要先排除其他造成失智的疾病,如B12缺乏、中風、血管性病變、感染發炎等,再經過客觀的認知功能評估(MMSECDRCACI…),即便如此,還是有不少比例誤診為AD,黃金診斷是要加上amyloid PET,注射tracer接上腦部的amyloid plaque,產生訊號,越亮代表Aβ越多 (現行醫院常用flobetaben、flutemetamol...再標準化成centiloid 100分),如果Aβ不高(<24 centiloid),那可能病人是其他類型的失智症


只是這個黃金診斷又貴又要排程,還有放射核種缺貨的可能,不是那麼方便。隨著影像學進步,近年來加入了抽CSF檢測Aβ(A)tau protein(T)的方法,準確度也不錯,或許可以取代黃PET的黃金診斷。而抽血驗A
β、p-tau217也是一招,省去抽龍骨水的疑慮,但準確性尚待證實

根據下面第三張圖,必須是在
CSF或血中偵測到Core 1這些biomarker (Aβ42, p-tau217…)才會診斷AD,若是驗到core 2組套中的biomarker (+)可能惟其他類型的失智症

可以依照(A)(T)沉積嚴重度與腦神經萎縮情形+有無症狀來區分stagingstage 3可以視為early stages AD,新藥那些Mab由此開始使用,而之前主流的症狀緩解藥物Ach esterase inhNMDA antagonist都是到stage 4 有症狀確診輕//重度AD後才開始用藥,至少在台灣健保是這樣給付的。

學名

Donepezil

Rivastigmine

Galantamine

Memantine

商品名

Aricept®

Exelon® cap, patch

Reminyl®

Witgen®,Manotin®

機轉

Ach esterase inhibitor

NMDA antagonist

健保給付於

-重度AD

-中度AD

中重-重度AD

每年評估追蹤MMSE若惡化>2分以上或CDR退步1級,視為無效應DC

初始劑量
(
通常QW調升)

5mg QD

1.5mg BID

8mg QD

5 mg QD

4.6 mg/24 hr QD

肝腎調

-

肝調

肝腎調

腎調

副作用

GI (N/V、腹瀉、腹痛)

便秘、頭暈、頭痛

DDI

CYP 2D6, 3A4

-

CYP 2D6, 3A4

-


新藥Aducanumab, Lecanemab, Donanemab作為單株抗體結合上Aβ的各個階段,有些抑制其聚合成斑塊,有些結合斑塊防止其沉澱傷害神經。最終誘發CNS中的微膠細胞(Microglia)以吞噬作用吸收分解Aβ。



Donanemab為例,phase 3trailblazer-alz 2 study

l   收案173660-85歲早期AD(MCI+mild AD….MMSE 20-28)CNS PET影像有看到Aβ與tau,進行18個月RCT

n   組成:
5-10%亞洲人,90%白人。
MMSE
平均23
CDR
智能測驗65% 0.5(=MCI)30% 1(=mild AD)

l   排除:腦MRI中看到>4處微小出血、>1處鐵質沉澱(siderosis)…代表曾出血過、任何曾經ICH>1cm …由此可知本藥有腦出血、水腫的風險

l   給藥donanemab 700mg Q4W x3 dose, then 1400 mg Q4W直到腦中Aβ被清除*
*Centiloid method
Aβ在PET中沉積用影像顏色量化,正常人應<24 centiloid,一般>37視為Aβ(+)AD的病人每年沉積+3

 

l   結果:用藥組比起placebo,可以延緩35.1%臨床症狀惡化,多延長了4.5個月疾病病程。



藥物確實可以清掉Aβ,PET中看到降低了88.0 Centiloids (95% CI, −90.20 to −85.87)
。降到<24.1視為將腦中的Aβ清光光(amyloid clearance),則本研究發現用藥24週與76週分別有約30%80%達成Aβ清光光的成就,但似乎無法顯著降低滔天狗…不過症狀越輕微(p-tau217表現量越少),越早用藥(MCI)的組,療效越好 
只是我個人好奇的是,Aβ清光光可延緩病情惡化的紅利可以持續多久? 停藥後多久Aβ又會長回來? 症狀惡化曲線的斜率會變回原樣嗎? 這些都還有待trial後續的追蹤,2025-2026年可能會發表用藥1年停藥後再追蹤2年的效果,這藥是神是魔,屆時見真章XD

l   副作用:主要有兩個

n   amyloid-related imaging abnormalities with edema or effusions (ARIA-E)---用類固醇治療

n   amyloid-related imaging abnormality of microhemorrhages and hemosiderin deposits (ARIA-H)---DC藥物、支持療法,所以這類人若栓塞性中風,因出血風險高,不建議使用rTPA,只能用取栓術

想像Aβ沉澱在腦血管壁,藥物誘發Microglia將他挖掉,不小心挖到好的組織,所以會流血、流水。用藥頭3個月較容易出現副作用,如頭痛、N/Vstroke like symptoms

出現ARIA的風險因子包括:帶有APOE ε4基因(容易AD症狀惡化)、曾腦出血過(所以使用warfarin, DOAC者避免使用Donanemab)、高血壓者(所以應先控制好血壓再開始用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