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6日 星期一

結核病歷史

https://www.thecollector.com/tuberculosis-art/

 

TB從新石器時代就有了,從牛隻傳到人類,早期鄉村人口稀少TB難以傳染

18世紀西歐與美國工業革命後,煉鐵、發電大型工廠增加,工作機會增加,人口聚集,居住聚集,環境髒亂、粉塵四飛正好適合TB傳染。

18世紀,西歐與北美TB的死亡率高達900/每十萬人口。英國的流行性結核病在1750年左右達到高峰 19世紀,結核病大約殺死了四分之一的歐洲成年人口。整個西歐流行性結核病大概在1850左右到達高峰 到了19世紀末,歐洲和北美地區約70–90%的城市人口攜帶結核桿菌,因為沒有治療方法,發病的人約80%死亡。


The Sick Child》(1885–1886-Edvard Munch(愛德華·孟克)


<The Doctor>1891-Luke Fildes


一位死於霍亂的23歲維也納年輕女性,照片中她當時健康,去世前四小時,約1831年,來自威康收藏

 

比起霍亂臉變藍變黑,19世紀的歐洲人崇尚「浪漫主義」女性皮膚蒼白柔弱纖細的美,柔弱易昏倒、不能()工作=高貴的象徵,還是得TB比較時尚束腰、撐陽傘、擦 碳酸鉛(PbCO₃)白粉Lead carbonate=威尼斯鉛粉

長期使用會導致:鉛中毒(皮膚變灰、牙齦黑、掉髮)、神經損傷、記憶衰退、皮膚潰爛、提早死亡


英格蘭女王、愛爾蘭女王 伊莉莎白一世(1533-1603)

擦氯化汞粉、砷(arsenic)「Arsenic wafers長期服用會造成:噁心、嘔吐、肝腎損害、慢性中毒、指甲出現白線(Mees lines)、猝死

 

白色瘟疫the Great White Plague、白死病(the White Death

 

19世紀,結核病已成為歐洲的流行病。 1851年至1910年間,光是在英格蘭和威爾士,就有驚人的400萬人死於結核病,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患者年齡在1534歲之間,一半的患者年齡在2024歲之間。這為這種疾病贏得了另一個貼切的稱號:「青春的劫匪」(the robber of youth)

 

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死於TB



日本江戶末期新選組 沖田總司 (1844-1868)比起本尊,我更喜歡這手辦的版本XD



 

1882年,德國醫師羅伯特·科赫(Robert Koch)利用自己開發的 alkaline methylene blue + vesuvinBismarck brown)」雙染法,首次發現結核桿菌,他也因結核病的研究獲得19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

 

「抗酸染色法(acid-fast stain)」是後來發展的

1921 法國疫苗學家卡先生與介先生: 卡介苗(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(BCG) vaccineBCG)從M. bovis養在小牛膽汁、馬鈴薯培養基,養13年共230代減毒疫苗

1943年美國紐澤西Rutgers大學的sleman Waksman團隊從放線菌分離出鏈黴素(Streptomycin

後續4合1 HREZ療法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~

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

Brivaracetam(Briviact®): keppra的挑戰者

如果你還記得,我以前有寫過一篇partial seizure可用藥物的口訣 (真心覺得我設計的line對話有趣),然後2020lacosamide新增適應症後,我又重編了一份口訣。目前用於partial seizure的藥物依然適用本口訣:1塊肥肉開著2台飛飛車車,拿著3袋垃圾在局部出沒



brivaracetam(BRV)levetiracetam(LEV)畢竟同機轉,那作為學弟的BRV有什麼優勢,為何藥廠還要研發這個新藥呢?

 

這就要先來講個故事:

l   Piracetam
1964
UCB藥廠(Union Chimique Belge優時比)的科學家Dr. Corneliu E. Giurgea原本在研發聰明藥”(nootropics),希望可以改善認知功能(記憶、學習、創意、專注)piracetam是他們第一個做出來不太會導致嗜睡或是躁動的聰明藥。機轉上似乎可以改善粒線體功能、神經可塑性 (Neuroplasticity)、調控神經傳導物質傳送,但臨床證據不明顯。現在很常拿來改善腦血管循環、治療老化所引起的智力障礙,但也沒有真的很有效。不過這確實是頭一個被合成出來的Racetams…雖然單用無法治療癲癇,只能合併其他AEDs稍微加強他們的療效。

l   Levetiracetam
1980
年同樣是UCB藥廠的科學家Dr. Henri Jeanmatrępiracetam結構修飾一下,做出S-enantiomer再加上乙基(ethyl group)Levetiracetam (Keppra®),可能是乙基讓親脂性增加了,發現他有效抑制小鼠癲癇發作,於1999年獲得FDA許可證用於治療partial-onset seizures,之後發現連generalized seizure也有效。機轉為:

n   抑制突觸前神經的High-voltage-gated calcium channels (HVA Ca²⁺ channels),主要抑制N-type and P/Q-typeCa2+無法流進神經細胞,神經傳遞物(Glutamate)囊泡無法送出去

n   結合上腦神經突觸中Glutamate(興奮性神經傳遞物)囊泡的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2A (SV2A),抑制其釋放

n   直接或間接結合上Glutamate於突觸後神經的受體AMPA R.抑制其興奮性訊號傳遞

加上keppra副作用少、藥物交互作用也少,頓時成為大家最喜歡的無腦癲癇藥。但他有個討厭的副作用,稱為psychiatric and behavioral side effect (PBSE),個性改變、躁動、易生氣、憂鬱、行為異常、賭博、幻覺曾經聽過一個案例說原本好好先生的人吃了keppra幾個月後性情大變,酗酒又打老婆

l   Brivaracetam
1992
年又是UCB藥廠模改了keppra的結構多加了一個丙基(propyl group),做出Brivaracetam (Briviact®),結果親脂性大增、與SV2A的親和性增加15-30倍,治療癲癇的potency增加約90倍。且更快速能穿過BBB進入CNS抑制癲癇,畢竟time is brain (>5min的癲癇稱為status epilepticus,要再30-60min趕緊停止放電,不然會有神經性後遺症)。他的機轉單單靠強大的親脂性只抑制SV2A,效果就等同keppra的三重機轉了,根據meta研究兩者控制partial seizure效果相似,同為一線藥物,但高劑量組Briviact頭暈的副作用較多(RR = 0.38 0.18-0.83),其他常見副作用如嗜睡(16%),但重要的是psychiatric and behavioral side effect (PBSE)明顯<Keppra (憂鬱/恐懼/情緒不穩/易怒/攻擊性: 31% vs 82%)

n   keppra控制不良,換BRV效果好嗎? 醫師認為仍有好處,但兩者併用沒好處。若要轉換可以當天早上吃keppra,晚上就換BRV。建議等效劑量轉換:
100 mg BRV= 1500 mg Keppra
50 mg BRV = 500-750 mg Keppra
100 mg BRV = 1000 mg keppra

n   若病人用keppra癲癇控制得好,但有psychiatric and behavioral side effect (PBSE),情緒改變建議換BRV12週後90%皆可減輕或緩解


本藥的PK性質與keppra不同

 

Levetiracetam (Keppra®)

Brivaracetam (Briviact®)

A

Tmax=1hr(PO)5-30min (IV)
食物延後Tmax 1.5hr

Tmax=1hr(PO)1-5min (IV)親脂onset更快

高脂食物延後Tmax 3hr

D

Protein binding <10%

Protein binding ≤20%

M

血中水解成無活性代謝物

幾乎沒有DDI (不影響DOAC與大多數AEDs)
無須肝調

CYP2C19成無活性代謝物 (亞洲人50-60% PM, IM 劑量建議↓)
DDI
不多但還是得小心,如與Rifampin並用需要2Briviact劑量;會抑制carbamazepine代謝,濃度↑
(
不影響DOAC與大多數AEDs)
需肝調(CP A,B,C25-75mg BID)

E

T1/2=6-8hr所以BID
66%
原型腎排(27%無活代謝物)…需腎調

T1/2=9hr所以BID
>95%
腎排(<10%原型,故無需腎調,但HD無資料不可用)

常用劑量

Focal (partial) onset seizures & generalized onset seizures: 0.5-1.5g BID

Status epilepticus (off-label): 1 -3 g IV (2-5 mg/kg/min); or 40-60 mg/kg IV (5-15 min) + IV BZD. Max: 4.5 g/does

Partial-onset seizures: 25-100mg BID

Status epilepticus (off-label): LD 50-400 mg IV (2mg/kg效果較好), MD 100-400 mg/day 分兩劑給



l   Seletracetam
2000
年還是UCB,把BRV接上兩個F (電負度增加)親脂性下降、與SV2A親和性下降,但動物實驗卻發現治療局部/全身光誘導癲癇的potencyBRV的兩倍多。似乎有不錯的潛力,但我們還是等人體實驗出結果再來說嘴吧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