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

食道靜脈曲張治療


個案因食道靜脈曲張,住院期間陸續做過多次食道靜脈結紮術,但因術後醫師評估可進食,仍持續吃了就吐血,從6/18至今持續使用somatostatinpantoloc等止血藥物,曾經於2月時使用Transamin 1amp IVA qd但病人有疑似癲癇症狀產生,停藥後就無症狀

想問: 做完食道靜脈曲張結紮術後,病人仍斷斷續續有吐血情形,追蹤胃鏡顯示部分潰瘍,沒有找到活動性出血點,除了常見TRANSAMIN止血藥(但病人使用後會產生類似癲癇症狀),還有哪些是建議在此類疾病上能使用的藥物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首先,EV主要源自肝硬化造成的門靜脈高壓 (其他少見的原因包括脾臟腫大、胰臟腫瘤壓迫門脈),根治方法只能透過換肝

l   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支架分流術(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)
只能減壓,但會增加肝腦病變(15-30%,因為減少氨的代謝)acute liver failure(~20% 因為缺血)、出血 (手術技術問題)TIPS thrombosis (bare metal stents可以減少風險)

l   Endoscopic sclerotherapy (ES)
將硬化劑注入食道靜脈,以達到減少或停止出血的功效。但EVL還是首選,因其rebleeding與死亡率較低

l   EV ligation (首選)
止血、截彎取直,可以避免該處出血,但源頭沒處理,一樣可能出現下一個靜脈曲張。

早期再出血風險因子 (120hr~6week)

晚期再出血風險因子 (≥6 week)

>60

嚴重肝衰竭

酒精性肝炎→肝硬化

腹水

出血嚴重(Hb<8)

肝癌

血小板減少症

重度酗酒者

Encephalopathy

靜脈曲張處有紅色sign

腹水

 

內視鏡檢查時看到出血

 

胃靜脈曲張的出血

 

大型靜脈曲張

 

靜脈曲張處有紅色sign或血小板凝塊

 

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(HVPG) > 20 mmHg

 

腎衰竭

 

 

l   急性出血時的止血藥物:
首先預防性給抗生素FQ或三代cefa

使用血管收縮藥物,首選為terlipressin與安慰劑相比能顯著降低全因死亡率(RR 0.6695CI 0.49-0.88,但副作用包括低血鈉、組織缺血、水分鬱積肺水腫

成分

商品名(健保價)

半衰期

機轉

適應症/用法用量

副作用

Terlipressin 
Acetate
(
合成prodrug)

Glypressin 1mg/vial

604/

40min

活化V1>V2受體

V1A內臟血管收縮、降低門脈壓

V1B促腎上腺皮質素釋放

EV bleeding: 2mg q4h, max 48hr. 止血後1mg q4h x2-5 (max 120 mcg/kg/day)

有研究給4mg IF over 24hr比起2mg q4h更能降低肝門脈壓梯度>10%、較少副作用、與再出血風險

l   禁用懷孕、3個月內ischemic heart disease

l   嚴重呼吸衰竭 (volume overload, acute-on-chronic liver failure G3者高風險,請先確保SpO2穩定供氧)

l   Na↓(2-5天內)

l   各組織周邊缺血、MI、腹瀉腹痛

l   volume overload, 肺水腫

第一型肝腎症候群/AKI:1 mg q6h x3;4SC降幅<30%則加至2 mg q6h (max 12 mg/day)直到連續兩次SCr<1.5,治療max 14天;cIFoff-label


其他藥物如Somatostatin Acetate (Stilamin®)Octreotide (Sandostatin®)也能有效止血,但只有teripressin能顯著降低全因死亡率
Vasopressin (Pitressin®)反而有更多心肌,腦,腸和肢體缺血事件,副作用更多,甚至可能增加死亡率,所以不推

n   ICU的經驗是會給somatostatin pump 2-3天,嘗試合併vit C, vit K, transamin試試看

n   至於transamin…針對EV bleeding沒有證據能止血,爛腎者會tonic clonic seizure
(TXA結構類似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甘氨酸(Gly),會競爭性拮抗腦中甘氨酸受體,減弱抑制性神經訊號,導致神經元過度興奮。TXA也會抑制GABA-A受體,加強誘發或加劇癲癇發作)

l   Non selective β blocker
初次出血後,止血了,停用血管收縮藥,且血壓穩定,可以低劑量開始使用:
carvedilol 3.125 mg BID (max 12.5mg/day);
nadolol 20 mg QD (80mg/day);
propranolol 20 mg BID (160mg/day)

β1 blocker減少心跳,降低心輸出,漸少流入門靜脈系統的總血量,間接降低門脈壓。β2 blocker會收縮腸道血管,減少門脈血流,降壓。 但以下情況不建議使用,會增加死亡率

n   MAP<82 mmHg SBP<90 (增加低血鈉風險)…可用midodrine維持血壓(titrate至最多15mg PO TID)

n   AKI

n  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

n   diuretic-resistant ascites

n   曾經用β blocker有副作用者 (bronchoconstriction, HF, AKI)

l   止血後注意

n   多數病人在EVL術後24hrNPO,如無不適可以開始吃冷流質食物。避免過熱、過硬食物,藥物也應磨碎

n   保持充足休息,避免用力咳嗽、排便、嘔吐或舉重等導致胸內壓升高的動作

n   第三天可嘗試軟質飲食

n   病人一般不需TPN (但此病人若一直出血的話,可考慮NG or NJ ??)

n   甚至持續出血,源頭肝臟問題無法處理的話,有考慮安寧嗎?




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

Agree trial (同意試驗)

急性通風別再吃到落屎啦

The AGREE (Acute Gout Flare Receiving Colchicine Evaluation) trial
第一天共吃三顆colchicine足矣~

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

藥學筆記-COVID-19近況2025/6/27

l   根據臺灣CDC統計資料,近4週病毒感染比例第一名者為COVID-19



l   但人數確實已在下降,波峰已過,可喜可賀
台北人數特別多,可能跟就醫較方便有關



l   相對嚴重而住院的人數也有下降
這些病人中,65歲以上佔約80%,有慢性病高危險者佔約87%,沒打過JN.1疫苗者佔88.9%

l   慢性病包括:氣喘、癌症、糖尿病、慢性腎病、心血管疾病(不含高血壓)、慢性肺疾(間質性肺病、肺栓塞、肺高壓、氣管擴張、COPD)、結核病、慢性肝病(肝硬化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病與免疫性肝炎)、失能(ADHD、腦性麻痺、先天性缺陷、發展或學習障礙、脊髓損傷)、精神疾病(情緒障礙、思覺失調症)、失智症、BMI30(12-17歲兒童青少年 BMI 超過同齡第95百分位)、懷孕(或產後6週內)、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(HIV、先天性免疫不全、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、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),及同時具有任一其他風險因子之吸菸或已戒菸者



l   7(6/17-6/23)新增39例死亡,與前7(38)持平:

n   65歲以上佔87.2%

n   有慢性病高危險者佔89.7%

n   沒打JN.1疫苗者89.7%


l   這告訴我們,>65歲以上老人慢性病族群還是要每半年左右打一劑COVID-19疫苗,維持抗體效價

l   2025年三月多(11)開始,國內JN.1突變株的比例就漸減了,6/24時主要變異株早已變為同國際流行的NB.1.8.176%(這隻變異株源自北京香港,較高的傳播能力(感染率)及免疫逃脫能力,但好在症狀大都不太嚴重)

l   2025年底預計國內開放施打的為上一波年初的國內流行株mRNA疫苗(LP.8.1),你會發現疫苗的研發永遠追不上實際病毒變異的速度,但有打總比沒打好,畢竟不管是LP.8.1還是NB.1.8.1本質上都還是COVID-19 Omicron的分枝變異株,棘蛋白結構還是有大量相似處,所以就算打的是LP.8.1疫苗還是有效的。事實上當天的英國講者說,英國政府買太多Moderna JN.1,到年底都還是在打JN.1…so what?有打總比沒打好



l   這篇2022年的retrospective analysis發現沒給口服藥,光是打≧3mRNA疫苗就可以降低50%轉重症住院率;如果確診5天內給Paxlovid+打≧3mRNA疫苗可降低75%轉重症住院率 (vs 沒給藥+沒打疫苗)



l   但病毒突變這麼多了,那些抗病毒藥現在還有效嗎?

n   單株抗體: 全掛,不再建議使用 (因為target在棘蛋白上,omicrons株早就變到連她媽都不認得了)

n   Molnupiravir: 2024/6之後已不再採購,用完即關檔 (因為效果本就差,還有induce 變異的風險)

n   Paxlovid: 還是很有效 (Mpro不易變異)

n   Remdesivir: 還是很有效 (RdRP不易變異)
根據這篇2024年的review paper,特定ORF1ab蛋白的突變確實可能產生抗藥性,但全球比例≒0%,所以繼續用吧,有效不用怕



n   Xocova: 似乎不太好用,要在3天內給藥才能降低症狀持續時間24hr,一樣有DDI,要停7-14

l   最後,打疫苗與盡早給藥,都可以降低long COVID症狀嚴重度與時間